杨光彤家族史考证 
2019-10-02 17:28:23
  • 0
  • 0
  • 8

                                  杨光彤家族史考证


       杨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受姓于西周杨国,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代洗礼,最终成为当今中华第六大姓氏。

       嫡祖杨再思远祖系上古黄帝。皇帝(公元前2697—前2599年)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因名轩辕;本姓公孙,长于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因改姓姬。黄帝生子玄器、昌意。传至后稷,其后历唐、虞、夏,商,由此派发。至公刘,居泾河中游的岐原谷(今长武县)。至古公亶父,定都于周(今陕西岐山) ,至姬昌建都于丰(今陕西西安) ,昌子姬发伐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称武王,分封诸侯国。周武王次子叔虞封于唐(今山西太原北)称唐侯,叔虞子燮父改唐立晋,为晋侯。至晋献公,封其二弟伯侨领地于杨,称杨侯,以地取姓为杨姓。伯侨成为杨氏得姓始祖。伯侨生子文;文生子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以羊舌为氏;突生子职,羊舌职生五子:赤、肸,鲋、虎、季夙。肸名羊舌肸,又称叔肸,字叔向、叔誉,晋太傅,时人称杨肸,为杨姓第一人。因戴晋有功,被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之子道逃难于毕国(今陕西西安、咸阳以北),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裔定居于弘农、华阴一带(今河南西北、陕西东部渭河下游一带)繁衍生息。

       战国时期,嫡祖杨章居华阴(今陕西潼关西华山北) ,任周靓王(姬定)右将军。后为秦左庶长、征东大将军。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因战功封华阴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至秦二世乱,章子杨款不仕秦而从汉。款子杨硕率八子投汉军,八子皆任将军。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杨熹因击杀项羽之功而封赤泉(今河南南阳)侯。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汉设弘农郡,辖华阴,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东北)。 西汉昭帝元凤五年(公元前76) ,弘农一世杨敞为相,弘农为"全国望郡,杨氏望族"。至五世杨震学识渊博,人称"关西孔子",拒贿千金,史称"四知”,不置产业,是著名的“清白传家”。震子秉,秉子赐,赐子彪四世三公,蝉联相位,为政清廉。晋朝建立,弘农杨震十世孙杨珧、杨骏、杨济一世三公,总理朝廷军政要务;一门两后,权倾宫廷,终因势重导致灭门之祸。幸有杨珧预卜玄机,先得武帝恩准隐退,至杨氏灭门惨案时有独子杨结幸免其祸。在南北朝对峙之前,逃至前燕为中山(今陕西泾县北中山)相。其子归魏助攻,裔孙文臣武将蝉联。至杨坚受北周蝉让为帝,建立隋朝,嫡祖十七世文伟晋爵公侯。李渊兴唐后,从二十一世志元至二十八世再思,均授职朝延内外。

      杨再思远祖世系:黄帝——玄器——乔极——帝喾——后稷——楘玺——叔望——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陯——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姬昌——姬发——叔虞——燮父——宁族——服人——福——宜臼——司徒——籍——费王——成师——鱓——称(晋武公)——伯乔——文——羊舌突——羊舌职——叔向(杨肸)

      华阴杨氏远祖世系:杨肸(叔向)——伯石——道——忠——业——赞——祺——羡——惠——元——温——志——章——款——硕——喜——敷——胤——敞

        弘农杨氏远祖世系:杨敞——忠——谭——宝——震

        关西杨氏远祖世系:杨震——奉——敷——众——超——珧——结——继——晖——佑——钧——俭——文伟——荣——恪——元政——志元——成名——凌——后之——帐诚——临蝶——居忠——再思

       嫡祖杨再思创立诚州,倾注了毕生精力。再思(公元869—957),居忠长子,震第二十四世孙。再思曾祖帐成,居家于淮南(今扬州)白沙桐木村,仕唐有功,诏封爵秩。生三子:临琅、临牒、临傥。临傥生三子:居本、居庆、居忠。居忠唐昭宗时奉守州郡,单骑退海贼,生擒贼首贺大王,以功封镇国大将军。生二子:再思、再韬。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 ,由淮南(江苏扬州)丞调守叙川(今湖南黔阳、会同一带)。再思于公元869年生于叙州,自幼聪颖好学,文武皆备。十四岁随父守叙州,屡建奇功,受江陵节度使器重,举荐为叙州知州,守沅州(今芷江) ,创建五溪十洞,设洞长,定洞制,众尊再思为十洞长史。至昭宗初年 (公元889)受朝廷绢诏,分镇滇黔,保境卫国。在五代时期,原思、播等州割地自立,不附朝廷。惟再思持奉唐正朔,改叙州为"诚州",诚心固守,自称诚州牧,使用唐昭宣帝"天佑"年号,使用唐规、唐款,在西南腹地创建忠于唐室的藩镇。后唐末帝清泰元年(公元935),李从珂得知杨再思之志,欲安其心,授银青光禄大夫,诚州刺史,左仆射尚书,食邑一万二千户。是时,唐、晋、汉、周争夺中原,无暇顾及边郡。天下分裂,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再思治下诚州则得休养生息,社会稳定,各民族安居乐业,农牧发展,商贸兴旺。西部酋长常来犯界,被再思率十子及诸洞武装一一击退。平南一战使诸酋部威服,不敢冒犯诚州。凯旋归来时己八十四岁,把政权交付七子政岩,军事付予次子政滔,自己颐养天年,于后周显德元年 (公元957)逝于诚州,葬今黎平长岭岗。

       再思生前娶五氏,依序生十子,韩氏生(长)政隆、(次)玫滔、(三)政修;蒙氏生(四)政约、(五)政款;马氏生(六)政绾、(七)政岩、(八)政嵩;潘氏生(九)政权;郑氏生(十)政俭(钦)。政隆兄弟十人自从父亲辞世后,见炎宋兴起,唐祚已终,人心归宋,顺应潮流,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 (公元975)晋京面圣,称臣朝贡,献诚州版图。龙心喜悦,赞扬杨氏父子济世良策,守土有功,树为靖边楷模。封政岩为诚州剌史;政隆为临州知府,治洞口;政滔为湖耳古州柳州等处都总管防御使,治湖耳;政修为刺史,治城步;政约为古州八万军民安抚使,治洪州;政绾为播州知州,居绥宁;政嵩为防疆使,治防疆;政权为太尉,治潭溪;政俭为威胜将军,镇黔阳。并追封其父再思为诚州刺史,赐爵英惠公,立杨英忠侯墓碑,嘉奖旌表,由朝廷赏赐兄弟绢帛回籍。从二世起,随官任职,散居十地。子孙开始与土著侗苗民族联姻融合。

       宋初在民族地区设置总管府、军民总管府、都护府等地方政权。自三世起,再思后裔世袭土府的有古川州八万军民总管府,镇远军民府、邛水万户总管府,都匀定匀总管府及思州五溪洞等处军民万户府,官民相通,地方升平,出现了空前盛世。朝廷思念杨氏治世之德,九次褒封先祖再思为王侯,弘扬德范,赐庙供奉。竖“主庙于靖州飞山,赐名“飞山庙”、”令公庙”,立“行庙”于湘黔川边州县,供各地官民及子孙致祭。宋代诗人陆游至靖州飞山庙观见,曾题联赞云:

"澄清烽火烟赤胆忠心昭曰月,

开辟王化宣仁布义壮河山。"

飞山庙建立后,百姓奉若神灵,香火愈盛,后人曾有联赞云:

"唐宋受表封一室尽昭英武,

楚黔宗祀典春秋不冷月烟。"

       现位于湖南靖州飞山、绥宁东山及贵州锦屏、镇远城关的飞山庙、令公庙,受历代地方州府重视,民众集资修建扩建,规模宏敞,殿宁轩昂,风景秀丽,至今还被当地人民政府修茸为旅游圣地,分别列为省、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诚州刺史杨再思八世孙杨再西率子政疆、政迁、正纲领士兵开发省溪、吐洞、宙逻、铜仁大小两江等处建立政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正式置省溪军民蛮夷长官司,建衙省溪(今江口县双江镇镇江村省溪村民组)。据《铜仁府志》记载:“南俯大江,北连梵净,东带小江(桃映河)西界提溪。岗连叠嶂,翠竹虬松。芙蓉开五脑之仙峰,水道通四方之舟楫。其司亦大可观也。”可知,省溪衙门城池到明朝末年已具相当规模。

        宋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平茶(今清溪)、邑梅(今梅江)、石耶诸洞苗夷内讧,寻仇纠杀。功授乜八,孟溪土同知杨通晟率其子光党、光辅、光彤、光隆、光贵督兵抚苗安民,先后征服了平茶、邑梅、石耶、俊培、阿鲁等地。置宣化、顺德、承化、乌罗等军民府,形成杨氏自署的土知府。

       嫡祖光彤置平茶洞承化军民府的同时,石耶、邑梅、乌罗等地均已建立了杨氏军民土知府,这就是嫡祖杨通晟创立的覆盖秀山、松桃等地川黔边杨氏土知府政权。

       杨光彤祖上世系:杨再思——政滔——通声——光宾——昌除——胜聪——秀初——再西——正纲——通晟——光彤

       九十年前编修的《平茶杨氏族谱》,是杨光彤家族史的重要里程碑。在这之前,平茶杨光彤家族谱系皆用省溪大宗谱系。民国三年(公元1904)甲寅,平茶族人公议修谱未果。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癸亥,平茶族众决议修谱,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族谱定稿,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付印。一部具有秀山地域特色的《平茶杨氏族谱》,历经十五载的艰辛终于诞生了。

       杨家氏族文化源远流长,诚州本土文化兴旺繁荣。特别是再思裔孙,尤重在家承谱牒,以序昭穆世系。南宋孝宗兴隆元年(公元1163),八世孙再西在思州万户总管任内联合省溪、镇远、岑松、青溪及大定五土司族众首修省溪族谱。同期有翰林院编修杨步云和吏部尚书杨浩然主修丰城族谱。是全族最早的谱牒,两谱出自名人名家,史料真实。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第十五世再清等续修省溪坪地及思州家谱;至正十九年 (公元1359), 第十六世政仁主修城步族谱;同期有第十三世朝宗解甲归田后,创修丰城续谱。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 第十四世秀林主修第十房政俭裔族谱;至永乐十六年及正统十三年(1448),省溪、铜仁、万山、江口、松桃、天柱坪地联合续谱。总之,各房修谱、续谱、护谱,被当作弘扬传统文化的大事。

      元朝(1280)初年,改民族地方的土府为"土司",直宣慰司及长官司。杨氏受职思州、思南宣慰司副使,黄平、凯里、都匀、定云安抚使及十余长官司正副长官世袭。至明朝洪武,沿袭元制,再思裔孙受职者有古州、三郎、湖耳、曹滴、隆里、邛水、省溪、坝场、提溪、万山、苏葛棒、岑松、金容金达、白岩、偏桥左副、偏桥右副、瑶洞、石阡、安夷溶溪、芝麻坪、水德江、平头著可、乌罗、九里江、横坡、石耶、邑梅、平茶、赤溪南洞等处正副长官。至清朝改土归流,杨氏土官制走过了八百多年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在反霸运动中没收族谱焚烧,剑河白番杨氏之媳吴氏却将老谱一部密藏保留下来,其后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南宁续修时的联系根据。改革开放后,绾、款之裔与修裔联合修谱,至此再思十房谱牒全了。

       嫡祖再思之前没有字辈,再思生前,思虑后世子孙伦乱,亲订“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轮转,以世数排列班次,嘱咐后人在修谱、刻碑依顺载明。在后来修谱实际操作中,除少数支系或多或少增减改动外,大多数仍然遵循“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辈。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省溪续谱,老字派己用四轮,族众觉得七字太略,乃续新派为“懋绩承宗建,弘猷启盛昭,微声才正远,英敏振天朝”二十字。用了五字,族众均不顺遂,复议停止,恢复老派。

      杨光彤后裔世系:光彤——昌兰——胜都——秀留——再兴——再胜——正贤——通衡——茂——殷——均佐——均佑——秀廷——再显——正嵩——通壹——光祖——昌胤——胜吉——秀新——再璜——正栾——通文——光恒——杨昌久——胜璠

       从唐至宋,从宋至元至明至清,从叙州到诚州,从土府到土官到土司,从土司到改土归流。一句话,从古到今,叙州杨氏已经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一千多年以来,杨再思家族后裔在这里生活繁衍。如今,杨再思后裔遍布湘、黔、川、渝、滇、桂、赣等省市区,融合成苗、侗、土家等民族。在当代中国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杨姓为第一大姓,杨再思后裔占据了秀山土家族的大半壁江山。

       总之,一千多年来,杨再思后裔始终不忘祖训,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当今时代,杨再思后裔在各条战线上更是人才辈出,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优秀人物。

        注明:

        一、平茶洞地名,平茶洞是秀山最古老地名,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1年)置平茶洞,羁縻思州。乾隆元年(公元1736)置秀山县(治所在今三合场小学),平茶地名淡出人们视野。

        二、平茶洞区域,宋理宗宝桔元年 (公元1253年),杨光彤置平茶洞承化军民府,其辖区“地广六十里,袤一百五十里”:西起乌罗,东到贵图,北至冉家(今溪口),南沿川黔边界接九江(今属贵州松桃)。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