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历代名人
2019-10-02 17:19:14
  • 0
  • 0
  • 9

      春秋战国时期

       伯乔敕封于杨

       伯乔(公元前724—前?年),乔亦作侨、桥,又名文实。姓姬,晋武公姬称次子。晋献公诡诸之弟。时任中大夫。周襄王(姬郑)五年(公元前647),王念其先人功勋,敕封伯乔于杨(国名,今山西洪洞县东南),称杨侯,敕命杨候太祖。为杨氏授姓始祖,史称杨氏正宗。

        叔向执法不隐于亲

       叔向(公元前590—前525年),时称杨肸,名羊舌肸,字叔向、叔誉,为杨姓第一人。羊舌职次子。伯乔玄孙。是春秋末年晋国大夫,是当时著名的贤臣及政治家,与郑国的子产、齐国的晏婴齐名。

        公元前528年,晋昭公四年,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久而无成。士景伯入楚,叔鱼代理景伯的职务,管理刑狱。韩起命叔鱼断狱。按规定,雍子有罪。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乃判邢侯有罪。邢侯怒,杀叔鱼和雍子于朝。韩起问叔向应如何判罪。叔向说:“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自知有罪而以贿赂进行收买。叔鱼卖狱、邢侯专杀,他们犯的罪是一样的。已恶而掠美,是昏。贪以败官,是墨。杀人不忌,是贼。《夏书》说:‘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于是对邢侯施刑,对雍子和叔鱼陈尸。孔子评论这件事情说:“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曰义也夫,可谓直矣。”

       子容隐姓埋名华阴

       祁盈之难后,子容隐姓埋名居华阴。子容,名道(公元前514——?),伯石子,叔向孙。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夏六月,晋以“相恶于君”之罪灭强宗祁氏、羊舌氏,在其采邑设县,六卿掌权。其父伯石因党于祁盈被诛。为避灭族,伯石之妻与族众,举族东渡黄河,逃居于魏献子之领地——华山白羊峰(今陕西华阴)的山洞(羊公石室)。从此开荒辟土,务农耕作,无有仕者。并隐姓埋名,始以祖宗封地“杨”为姓。杨道为“华阴杨氏”始祖。

        华阴杨氏兴建晋公子宫

       晋公子宫位于华阴,原名紫微宫,为华阴杨氏先祖所建。据史志载,春秋战国时,周武王的后裔羊舌氏晋叔向的子孙躲避晋室六卿之祸,幸免者逃入华山仙峪,几经磨难,起根发苗,华山成为杨氏的再生地。

       后来,一部分杨氏族人不甘老死于山林,他们走出深山,迁居华山北。他们始终念念不忘自己是晋室后裔,他们向天地宣告:隐姓埋名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他们仿造宫室建造村落,并给新建的村落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紫微宫。“紫”字是指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古时候认为天皇应住在天宫里,天宫又叫紫微宫。人间的皇帝自诩为天子。又因为皇帝居住的内城严禁黎民百姓靠近,所以又叫紫禁城。由此,杨氏族人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英才辈出。到隋朝时,谶语应验了,杨坚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紫微宫终于演进成了紫禁城。

        晋公子宫经历数千年的历史洗礼,形成一定规模:宫城周长636米,占地25272平方米。宫城设东西两门,门楣分别悬有“紫气东来”、“呈祥西土”匾额。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华阴市东宫村。

       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

       杨朱(约公元前395—约公元前335 ),一说约公元前450--约公元前370 ,字子居,别 称杨子、阳生。魏国(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杨朱学派在战国时代独树一帜。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 ”,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

        杨章封华阴侯

       杨章,字道斐。东周末年人,居于华阴。叔向第十二世孙,杨道第十世孙。在战国时任周靓王(姬定)右将军。后为秦左庶长,被赐征东大将军。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丐,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因战功卓著,封华阴侯。

         秦汉时期

        杨硕率八子从军,八子八将军

       杨硕,字太初,号佳青。杨章孙。生于战国末期,隐居华山羊公石室不仕,洞习天文。秦始皇登帝位(公元前221)后,五次征诏不赴。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驻军灞上,以礼聘之。杨硕率八子从军征战。其八个儿子全部分配到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中担任军官:长子鷃,渡辽将军;次子奋,虎威将军;三子甝,虎牙将军;四子儵,积弩将军;五子熊,虎贲将军;六子熹,破虏将军;七子鸇,破虏将军;八子魋,骑都将军。西汉立国后,杨硕被封为太史。

        杨熹封赤泉侯

       杨熹,字幼罗、号德嘉,杨硕六子。 叔向第十五世孙。官居汉高祖刘邦郎中骑都尉、宫中更值宿卫。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杨熹因击杀项羽有功而封赤泉(今河南南阳)侯。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汉设弘农郡,辖华阴,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东北)。

        杨敞任宰相

       杨敞,号君平、字子明。叔向第十八世孙。汉昭帝元凤五年(公元前76)为丞相。封安平敬侯。居关西华阴,为弘农族中的第一个宰相。自此弘农为“全国望郡,杨氏望族”。食邑于河南汝南,后杨氏又有“汝南堂”之称,是为“弘农杨氏”始祖。

         杨震四知拒金

       杨震(公元53—124年),字伯起,隐士杨宝之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穷究典籍、诗礼传家,东汉时期名臣。杨震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

       杨震四世三公

       由于杨宝的言传身教,其子杨霖、杨震、杨霆也都子承父业,诗礼传家,不仕朝廷。后来,长子杨霖从教去了四川成都;三子杨霆从教去了四川万县;唯有二子杨震留在了华阴。

       民间传说,杨宝年幼时曾在华山牛心峪救助过一只被老鹰啄伤的黄雀,而这个黄雀却是西王母的使者,为了报答杨宝的救命之恩,就达四枚白玉环给杨宝,并说白玉环能让杨宝的子孙洁白如玉,位极三公。

       四世三公的第一世由杨震开始。

       杨震,字伯起。承父祖遗风,少而好学穷究典籍,成为当时著名学者。他在华山牛心峪设馆授徒,从者如市,被誉为“关西孔子”。五十岁时,由湖城(今河南灵宝县阌乡)三鱼学馆被荐入仕途,曾担任襄城令、荆州刺史、东菜太守、太仆、太常、直至人臣最高位——司徒,为三公之一,主管教化。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升为太尉,掌朝延军事大权。

        杨震出仕时间二十余年,由于他恪尽职守、清廉正直、任人唯贤,无论对社稷和百姓都持有一腔忠诚,从不苟且随便,同流合污,始终以"清白吏"严格要求自己,光明正大,表里如一,因此深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和厚爱。他的"暮夜却金"、"忠言上谏"的事迹千百年来有口皆碑,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今各地有关杨震风物的命名如山东昌邑县的四知名、菜州郡的四知堂、华阴的四知书院、潼关的四知村等就是最好的佐证。

       四世三公的第二世为杨震次子杨秉。他是东汉桓帝刘志的得力宰辅。杨震清廉正直的品德对杨秉影响极大,史书记载他"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四十岁时步入仕途,官至太尉。他和其父杨震一样,尤以廉洁无私和正直敢言称著。他"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在极其贫困之时,"并日而食却不受私谒";"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曾为当时酒不惑、女色不惑、钱财不惑的典范。为了社稷和百姓,他多次上疏匡裨朝政,面对奸佞的陷害、天子的处罚,面不改色,无怨无悔,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四世三公的第三世是杨秉的儿子杨赐。他是杨震的孙子辈中的佼佼者。史载其"少传家学,笃志博闻。常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入朝为官后,敢于指斥时弊,匡济朝政,甚至有时连皇帝的错误都不放过,其慷慨激昂、无私为公的气概与杨震、杨秉如出一辙。

       四世三公的第四世是杨赐的儿子杨彪。他在汉灵帝熹平年间(公元172—178)"以博习旧闻,公车征诏出仕,官至太尉。"他也继承了祖辈精读博览、无私正直、恪尽职守、清廉公正的遗风。与杨震、杨秉、杨赐一样嫉恶如仇,勇于斗争。他与残酷恶毒、显赫一时的汉献帝相国董卓为迁都一事在朝堂上的一场唇枪舌剑,曾给中国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奸邪、不畏强暴、敢于坚持主见、决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正是杨震家风的真实写照。

       东汉以杨震为代表的杨氏四世三公无论在当时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都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被后世评论家誉为东汉士大夫的精神领袖。汉末大儒孔融赞杨氏“四世清德,海内所瞻”;魏文帝谓杨彪“乃祖以来世著名绩”;西晋史学家华峤曾说,东京杨氏、袁氏(指袁安祖孙)累世宰相,为汉名族。然袁氏车马衣服极为奢,而能守家风,为世所贵则不及杨氏也。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太宗李世民巡游经过杨氏墓地,亲自撰文祭奠。仆射房玄龄言杨震“可谓虽死犹生,没而不朽”。

       奇才杨修遇害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文学家。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公元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杨修之死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杨修遇难,后人评说之因有四:一、杨修和曹操政治观点不同遭忌;二、因是袁术的外甥;三、参与曹植夺嫡;四、恃才放旷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

       杨艳杨芷册封皇后

       曹魏末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娶了杨炳女子杨艳为妻。杨艳从小聪明绝世,姿质美丽,天资聪颖,擅长书画。公元265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都洛阳,年号泰始,杨艳被册封为皇后。杨艳死后,杨芷被司马炎纳入后宫,册封为皇后。

        西晋三杨治国

        晋开国时作为皇家外戚的杨骏与弟杨珧、杨济三人。他们辅佐西晋开国君主武帝司马炎,分掌军国大权,势倾天下,时人有"西晋三杨"之称。"三杨"得力于其兄杨炳和武元皇后杨艳及武悼皇后杨芷两叔伯姐妹。杨骏、杨珧、杨济兄弟系杨震五子杨奉的裔孙。

        西晋初期,三杨竭力为司马炎抚外安内,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很快,西晋王朝出现了经济繁荣,人口增加,人民安居乐业,到处欣欣向荣局面。

       杨骏,(公元?—291)西晋大臣,字文长,武悼皇后之父。自镇军将军迁车骑将军,封临晋侯。武帝自太康(公元280—290年)以后,天下无事,军国大事都付与"三杨"办理。

       在西晋开国的前三十年内,"三杨"取得了巨大治国功绩的。至晋武帝病重时,悼后奏以其父杨骏辅政,两天后武帝崩驾。骏遂当寄托之重,居太极殿。后西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公元290年),因有先帝托孤,杨骏遂总揽朝政,遍树亲党,为惠帝所猜忌,为群臣所愤恨。加之惠帝之妻贾后很痛恨杨骏及武悼皇后,贾后所想要做的事,都为杨骏所阻而不顺畅,于是有阴谋杀骏之心。元熙元年(公元290年),贾后密旨谋害了杨骏及其亲党,并夷灭三族,株连数千人。这是中国历史上一起特大的冤案。

       杨珧,字文琚,杨骏之弟,为华阴世家,兄弟皆贵显,时朝中称为第一家。历官尚书令、卫将军(位亚三司)。珧素负众望,因之得幸于武帝,当时威望犹在其兄杨骏之前。以兄贵盛,知权宠不可居,自己请求退位,前后恳至,没有得到武帝的批准。开初,武帝聘悼后杨芷时,珧曾上表说:"历观古今,一个家族二个后人,是不会得以保全的,甚至会引起灭族之祸。我请求将我上奉的表藏放在宗庙里,如果发生如我所言之事,请免除我的罪过。"武帝从之。

       右军督赵休亦上书说:"王莽五兄弟都为公,后来兄弟取代了刘姓。现在杨氏三公,都在高位,历史上经常会出现朝廷变故,臣私下里为陛下担忧。"由此杨珧更加恐惧,固求退位。武帝听取了他的意见,赐钱百万,绢五千匹,让他回家。故杨珧初以退让称,而最后却与朋党相合,构成犯罪,待临刑称冤,亦无济于事。因贾氏族党待诸杨如仇,促行刑者遂斩之,时人莫不嗟叹。

     杨济,字文通,历官镇南、征北将军,适太子太傅。济有才艺,曾跟随武帝校猎北芒山下,与侍中王济骑马执角号服侍在武帝车前。猛兽突出,武帝命王济射之,应弦而倒。须臾又一只猛兽出,杨济受命又射杀之,六军大叫称快。武帝重兵官,多授贵戚清望,济以武艺号为称职。他对于杨家的盛满十分忧虑,数次切谏杨骏,被疏远。后与诸兄俱见害。难发的那天晚上,东宫召济。济对部下裴楷说:"我将怎么办呢?"楷说:"您为太傅,应当去东宫。"杨济好施舍,久典兵马,跟随他的四百余人都是秦中壮士,剑法很好,都想搭救于他。然而杨济已人东宫,莫不叹恨。

        杨忠:军队取胜在于内部和谐

        杨忠,军事家,隋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弘农华阴人。小名奴奴。

        武成元年(公元559),晋封杨忠随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在竟陵县食邑一千户,收其租税田赋。随即任御正中大夫。保定二年(公元562),升任大司空。

  当时,朝廷议论,打算联合突厥讨伐齐国,大臣们都说:“齐国占有半个天下,国家富裕,兵马强盛。如果从大沙漠以北进入并州,极为艰难,况且大将斛律明月不    易对付。如今想深入其老巢,非需十万军队不可。”只有杨忠道:“军队取胜,在于内部和谐,而不在人多,一万名骑兵就足够了。斛律明月这个小子,能有什么作为?”武成三年,高祖任命杨忠为元帅,大将军杨纂、李穆、王杰、尔朱敏以及开府元寿、田弘、慕容延等十余人都归他指挥。又命令达奚武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从南路推进,约定日期在晋阳会师。

  杨忠让尔朱敏据守什贲,在黄河之畔策应。杨忠从武川出发,经过从前的住宅时,祭告祖先,大宴将士,迅速攻占二十余镇。齐人把守陉岭的要道,杨忠出奇兵奋勇进击,大败齐人。又留下杨纂屯兵灵丘,作为后卫。

       突厥木汗可汗指挥地头可汗、步离可汗等人,率领十万骑兵前来会合。四年正月初一,进攻晋阳。当时大雪下了几十天,寒风劲烈,齐人聚集全部精锐,呐喊而出。突厥骑兵震惊,退向西山,不肯出战。众人都大惊失色。杨忠命令部下道:“成事在天,不必考虑人数多少。”于是率领七百人步行出战,死者十有四五。由于达奚武误期不至,只得撤军。齐人也不敢进逼。突厥趁机放纵兵士大肆抢掠,从晋阳到平城七百余里之间,人丁、牲畜都没有留下,俘走、杀死很多。此役大胜。

         隋唐五代时期

        杨坚建立隋国

        杨坚,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小字那罗延。鲜卑赐姓是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家,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

       公元 581年3月4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杨坚称帝后,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灭后梁,一年后下诏伐陈。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南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精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史称“开皇之治”。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由于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他被外国人看做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所仿照原形)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连接了二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中国重新置于一个政权治理下,外御强敌突厥、契丹,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功业之伟大,连后世盛唐也没有完全恢复隋朝的国土面积。然而,御下过严,令不少功臣未获善终;文帝在位24年,公元604年病逝于大宝殿,享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凌)区城西五公里处)。

       隋文帝杨坚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亲自推行的“三省六部”制的政体框架直至今日仍有影响。他倡导的“科举”考试制度,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终结了中国历史上近三百年的战乱,奏响了“开皇之治”的盛世,被尊为“圣人可汗”。

       杨坚就是隋文帝,他继秦始皇、汉高祖、晋武帝之后,第四次统一中国,为大隋王朝开基立业,从大乱走向大治,缔造了可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媲美的“开皇之治”,上追秦皇汉武,下启唐宗宋祖,雄视百代,却被后世遗忘。

       提到历代雄王霸主,人们首先会想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其次会想到光武、曹操、康熙、乾隆,很少会想到杨坚、更不会提到隋朝。即使提到隋朝,首先想到的也是隋炀帝杨广。其实,这是对历史的误读,论国家实力和军队战斗力,隋朝强过唐朝;论个人的丰功伟绩,杨坚可与秦始皇比肩。

       秦始皇积二十余位秦国国君数百年之惨淡经营,后“奋六世之余烈”,方成一统天下之势。杨坚代周建隋,内有政敌掣肘,外有强邻虎视,内忧外患,交相攻击,他一统天下,却只用了九年时间,且疆域远远超过秦代!

       秦始皇以“三公九卿制”奠定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权力构架;杨坚则易之以“三省六部制”,使中央集权制的权力构架更接近于现代国家的政体框架。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推行愚民教化,招致千秋唾骂;杨坚则开科举之先河,使天下寒门士子能凭寒窗苦读改变自身命运,可谓功在千秋。有人说,科举制是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而杨坚作为科举之首倡者,实乃功莫大焉!

        隋文帝是一个值得深究的人,一个蕴藏着丰富历史财富的雄王霸主!

        隋文帝杨坚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公元1978年所著中《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有7位中国人:  孔子(儒教创始人,世界影响力第5位);蔡伦(纸的改造者,世界影响力第7位);秦始皇 嬴政(统一中国者,世界影响力第18位);成吉思汗(古元国开国皇帝,世界影响力第29位);老子李耳(道教创始者,世界影响力第73位);隋文帝杨坚(再次统一中国的人,世界影响力第82位);孟子(儒家学派最伟大的继承者,世界影响力第92位)。

         杨广开通大运河

        杨广,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生于大兴,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立为晋王 ,后率军南下消灭南陈,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 ,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 ,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隋代所开的运河其实大部分是利用自然河道、或是疏浚前代留下的运河。 杨广所开凿的运河其实是利用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旧河道,加以疏浚。

        杨坚曾于开皇四年(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大业元年(公元604年),杨广即位第一年就修阳渠故道、汴渠故道为通济渠,同年修东汉陈登所开的邗沟直道,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疏浚汉代屯氏河、大河故渎与曹操所开白沟为永济渠,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疏浚春秋吴运河、秦丹徒水道、南朝运河为江南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代江苏镇江)到达会稽(现代浙江绍兴)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代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隋朝大运河以会稽、洛阳、涿郡为三点,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杨炯幼举神童

        杨炯(约公元650—约693),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杨炯幼年时就非常聪明博学,文采出众,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应弟子举及弟,被举神童。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杨炯时年十一,待制弘文馆,待制十六年。杨炯主要作品:有文集三十卷,后多亡佚。仅存明人皇甫淓所辑佚散诗文成《盈川集》十卷,有诗35首,赋8篇,序11篇,碑14篇,铭、表、议各1篇,墓志10篇,行状2篇,祭文4篇,赞30篇,断句1篇,共118篇,数量居“四杰”中末位。

         杨炯诗:从军行⑴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玉环羞花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蜀州(今四川成都)人。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玉环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公南两税法

        公南,字炎,杨播之子。唐德宗时名相。父亲杨播曾登进士第,但未曾做官而隐居不仕。杨炎须眉飘逸,颇有风度,得其家学渊源,再加自己才思敏捷,所以文藻雄丽,年轻时就在汧、陇一带享有盛名,称为小杨山人。为河西节度使聘为掌书记,开始踏上仕途。大历十四年(公元790年)八月,道州司马杨炎因为崔祐甫的推荐,被德宗破格任命为宰相,杨炎任职期间的最大政绩是实行两税法,即重新确定土地户籍与赋税制度,建立健全的财政基础。两税法不仅是唐代历史上对财政税收制度的最重大改革,在中国经济史上也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历九年(公元774年),杨炎升为吏部侍郎。与当时宰相元载有戚谊,又受到元载的赏识和提拔。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元载得罪被杀,他也遭到牵连,被贬为道州司马。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崔佑甫推荐杨炎可以重用,因而从贬所召回,任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杨炎作为一个被贬之官,起用为相后,仅几个月,以自己的政见开导德宗,给予有力的辅佐,很有政绩,一时受到朝廷内外赞誉为“贤相”,寄予很大希望。

       杨炎在唐德宗时任宰相约两年,在财政方面进行了重要改革。唐中央财赋,本储存太府寺所属的左藏库。安史之乱后,移贮宫廷的大盈内库,由宦官掌管。宦官中饱私囊,账目混乱,不可究诸。杨炎入相后,首先提出国家祖赋不能变成皇帝私产,建议把大盈内库财赋仍拨归有关部门管理。德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恢复了安史之乱前国家公赋予皇帝私藏分管的制度,维护了国家公赋收支独立的原则。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他建议废除租庸调制,创立并推行了两税法,为后代所沿用,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一大改革。

        他提出与西周以后的“量入为出“原则相对立的“量出为入”的财政概念,主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并主张“人无丁(丁男)、中(中男),以贫富为差”,作为两税法的课税基础,抛弃了唐代原来以人丁为征课标准的租庸调制,以土地、业产等财富的多寡,按每户的贫富差别进行课征。这使得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计资而税的两税法代替西晋以来计丁而税的制度,是一项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措施,在中国财政思想史上是一个大突破。两税法还采用以钱定税的原则,除谷米外,均按田亩计算货币缴纳,反映了唐代中叶货币经济的发展。两税法大为简化了税制,便利了租税的征收,免去了税吏许多催索的苛扰,不但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而且也减轻了人民负担。

         杨行密创立吴国

       杨行密(公元852年—905年),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史称南吴太祖。

        杨行愍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因高骈要求,改名杨行密。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封弘农郡王。吴越王钱镠派兵攻打杨行密,兵进苏州。杨行密命周本御敌,却作战失利,失苏州。杨行密经过充分准备,派李神福进攻钱镠,于杭州大败钱镠军队并活捉其大将顾全武。经过长期混战,杨行密在江淮一带立足。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进封吴王。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杨行密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唐朝追谥他为吴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吴孝武王,其子杨溥即帝位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杨再思创立诚州

       杨再思,居忠长子。杨震弟二十七世孙。生于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为唐未、五代“飞山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

       杨再思自幼聪颖,文武兼备。十四岁随父守叙州,扼守沅潕渠巫之河口。是时西南八番蛮帅踞地称雄,袭南诏(今云南大理)、寇播州(今贵州遵义),边境无宁。杨再思随父平定叛乱,屡建奇功,受江陵节度使器重,举荐为叙州知州。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蒋勋与邓继崇起兵,连飞山蛮、梅山蛮寇湘潭,据邵州。”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飞山蛮”在正史中最早的记载。其早期的首领名叫潘金盛,因地处叙州,史称“叙州蛮酋”。因他“恃其所居深险,数扰楚边”,楚王马殷遂于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遣邵州刺史吕师周将衡山兵五千讨之。”“吕师周引兵攀藤缘崖入飞山峒袭潘金盛,擒至武冈斩之。”当时死难者近三千人。由此“飞山蛮”大丧元气。据《湖南通志》记载,为了避免斩尽杀绝,“飞山蛮”的另一蛮酋“杨承磊之族人杨再兴等以其地附于楚”。次年(公元912)楚以降酋昌师益为叙州刺史,矛盾暂趋缓和。

        当时叙州境内有四大“蛮酋”(亦称“款首”):一是潘金盛,人称潘大虎,据东南八峒,以飞山峒为中心;二是杨承磊,人称杨神勇,据西南五峒,以锦屏峒为中心,常与潘金盛联合;三是昌师益,据东北三峒;四是杨再思,人尊杨太公,据西北四峒,以朗溪峒为中心。他们曾义结金兰,互相支持。但各自为政,互不隶属。

       当杨再思据探马报知楚兵进犯飞山峒时,立即亲自率朗溪峒“苗蛮”援救。怎奈吕师周到达飞山东麓,仅花一天时间就筑好营寨(即今马王坪),采取避开防御哨所、走快捷方式攀藤缘崖而上的偷袭战术,速战速决,当救兵赶到时,“飞山蛮”另一“蛮酋”杨承磊已经阵亡,死难近三千人。潘金盛已被俘往武冈,飞山峒被捣毁不堪。于是,杨再思在安葬杨承磊等死难兄弟之后,着手重建飞山峒,“结营飞山”,以飞山为“寨”。“飞山寨”从此得名。同时,派人往武冈营救潘金盛。已斩,遂收回尸首进行礼葬,并捐银安抚三千死难者遗属。金盛和承磊的十三峒“苗蛮”,素闻再思德治盛名,又感恩安抚,遂一致拥戴再思为其共同首领。

        杨再思与各峒杨姓土著峒民,特别是与杨承磊一族联宗,使用“再政(正)通光昌胜(晟盛顺)秀”七字派统一班辈,密切宗族关系,形成了杨氏雄厚势力。后梁龙德元年(公元921),昌师益的子孙和辰州蛮复叛侵楚失败后,与杨再思辖地相连较近的峒蛮也投靠了杨再思。至此,杨再思控制了大部分叙州,遂改叙州为诚州。后唐末帝清泰元年(公元935),李从珂得知杨再思之志,欲安其心,授银青光禄大夫,诚州刺史,左仆射尚书,食邑一万二千户。

         宋元明清时期

         杨政滔授龙虎卫大将军,都元帅

        杨政滔(公元?——980年),字怀玉,再思次子。五代时诚州刺史(今湖南省靖州县)初居罗蒙(今湖南省通道县),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以平蛮功授武功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授湖耳(今锦屏县湖耳乡)、青草、古州、柳州等处都总管防御使,龙虎卫大将军,都元帅,军民宣抚使等职。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80年) 卒。民间立祠祭祀,诏赐“湖耳青草助顺大王”,后世又尊为“湖耳土主”。

         杨业壮烈殉国

       杨业(公元?—986年6月18日  ),原名重贵,又名继业。原籍麟州,后徙并州 。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杨业本名叫杨崇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

        年少英武的杨崇贵很受北汉世祖刘崇的看重,他以杨崇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后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国人号为"无敌"。宋太宗素闻刘继业威名,于北汉灭亡后,遣使召见刘继业,授右领军卫大将军。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

        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辽国大军从雁门关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

       986年,在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中,由于主将潘美和监军王冼的错误指挥和掣肘,杨业战败:在狼牙村中伏,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杨业之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壮烈殉国。

       宋太宗听说以后,非常悲痛惋惜,随后下诏说:“拿兵器保卫国家,听到鼓声就想起将帅。尽力杀敌,气节豪迈,如果不追封表彰,如何弘扬忠义刚烈!原云州观察使杨业真如坚硬的金石,他的气节让风云激荡。他本是陇上的雄才,山西的望族。投身军队,誓立战功。正指挥虎狼般的军队,防守边境报效国家。可是各将领不遵守约定,不上前救援。杨业带领孤军,陷入沙漠;刚毅忠烈,视死如归。古人之中,也没有比他更崇高的了!所以特地举行典礼,来表彰他的忠烈。如果他的灵魂有知,应道了解我的深意。追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赐他的家人布帛一千匹、粮食一千石。大将军潘美降职三级,监军王侁免冠、流放到金州,刘文裕免官、流放到登州。”

         杨幺自称大圣天王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康王赵构即位,重建宋朝,是为南宋。至建炎三年,赵构迫于金军攻势退兵,谋偏安江南。时金军紧逼南下,宋溃军沿途剽掠,统治者横征暴敛,政繁赋重,激起江南民众纷起反抗。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二月,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民钟相率先聚众起义,抗击溃兵游寇集团抢劫,破州县、焚官府、杀贪官,号召等贵贱、均贫富,得鼎、澧、潭、岳、辰(今湖南澧县、长沙、岳阳、沅陵)等州19县民响应。在起义军首领钟相被俘杀后,杨幺、杨广、夏诚率领8000农民军继续坚持战斗。义军据守龙阳(今湖南汉寿),以洞庭湖为基地,训练水军,修筑水寨,并建造大型车船,上置拍杆巨石,用以击碎敌船。宋廷先后派程昌寓、李纲、折彦质率兵镇压,多为义军击败。起义军队伍迅速壮大,发展至20万人,占领洞庭湖沿岸广大农村:东起岳阳,西及鼎、澧,北抵公安,南至潭州。

      “法分贵贱,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起义军口号深得人心。绍兴三年(1133)四月,杨幺被推为总首领,自称“大圣天王”,立钟相幼子钟仪为太子。义军大力发展生产,使百姓安乐,根据地不断扩大和稳固。宋廷又遣将王燮领兵镇压,亦被杨幺巧妙利用义军水上作战的优势击败。五年,宋廷以大将张浚、岳飞领兵镇压,采取战抚兼施之策,先后招降周伦、黄诚等义军将领。杨幺虽拒绝招安,继续抗击,然力量趋弱,大寨陷于孤立。是年六月,宋军攻破大寨,杨幺被俘杀。坚持6年之久,粉碎了敌人7次进攻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

         杨再西开发省溪

        杨再西,秀初长子,昌除曾孙,再思第八世孙。西西资貌奇伟,卓有雄略。隆兴元年(1163)九月袭父聀任思州万户总管。孝宗淳熙八年(1181)九月十九日授金吾衙上将军 。同年奉诏,再西率其子政彊等领士兵开发省溪、吐洞、宙逻、铜仁大小两江。分立洞官,置省溪长官司、提溪长官司。以次子政迁镇龙围。三子正纲分创川东后以其裔分授乌罗邑梅石耶平茶各司及酉阳洪安化溪等处分佈,保境安民。五十五岁卒于官。

        杨万里广师博学,锲而不舍

       杨万里(公元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杨万里诗: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通晟创立川黔边杨氏土知府政权

       杨通晟,字思古。正纲子,再西孙,再思第十世孙。性沉毅,识略过人,官拜司马、兵部侍郞。宋理宗四年(公元1228)以征苗绩功授乜八,孟溪土同知。

       宋理宗淳祐十一年(公元1252),平茶(今清溪)、邑梅(今梅江)、石耶等洞苗民内讧纠杀。其时中国逼于北虏,不遑南向,措意盂溪比壤密近,杨通晟乃率诸子督兵讨之。通晟诸子皆能,而光辅尤材。武顷之,诸洞以次略定,先后征服了平茶、邑梅、石耶、俊培、阿鲁等地。置乌罗、平茶、邑梅、石耶土知府,同时置纹乜、马蹄溪、寨娄、绞娄诸千户,鸳鸯嘴司务和牙阻(雅都)边蛮总管等士职,先后建立了大大小小16个土司政权。授光党乌罗军民土知府,授光辅邑梅宣化军民土知府,授光彤平茶承化军民土知府,授光隆石耶顺德军民土知府,光贵则以清水,高宝(今南丘忙表)诸地畜牧。明太祖洪武七年(公元1374),分平茶地置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以光贵裔孙世荣为长官。明永乐初(公元1403年), 世孙杨正文随酉阳土司人京朝觐,明廷授予副长官之职,后不久又随军征伐湖广镇溪蛮,并经石耶洞第六世长官报请割地置地坝洞副长官,获准设司。最终形成平茶,石耶,地坝,邑梅,乌罗等杨氏土司政权,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改土归流,历时480多年。

       川黔边杨氏土司政权,疆域遍及四川、贵州比邻广大地区,幅员辽阔。杨通晟为五司始祖,卒葬邑梅福兴寨。

         杨光彤置平茶洞承化军民府

       杨光彤,字太雷,别号神鳌。通晟第三子,再思第十一世孙。光彤少娴武略,广交豪骏,初与石藩、吴能诸豪杰结义于陕西石泉。奉朝命出师广东凯旋授军民土知府,旋以苗叛夺业复开铜江,封将军。

       宋理宗宝桔元年 (1253年),光彤与父兄率兵,平茶洞俄复陷于蛮前。光彤置平茶洞承化军民府自任知府,初建衙虎山下(今龙凤小学),继而迁于高秀山下司城街。今杨氏土司城,是平茶宋元明清历代治所。平茶洞区域宽广,东至平阳邑梅司接壤,南至苗隘交贵州乌罗司接壤,西至革眼交贵州铜仁府接壤,北至太平营交酉阳司接壤。光彤为平茶杨氏始祖,卒葬下衙太雷山。

        杨再顕授武略将军

       杨再顕,平茶十一世秀廷长子,光彤十二世孙。再顕勇略过人。当明中叶后,常有事于辽东,诸司洞土兵不时调发。再顕应檄援辽累功授武略将军。世宗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后,讨真州蛮尤著战绩为朝廷倚重,凯旋即解兵归里。后数年辽兵复侵,再顕奉调往征,积劳成疾,没于辽之军。次加封奉政大夫。生有五子,长子正松,字东山,袭父职。因为人轻视而发奋读书复中文魁,一时传为佳话。

         杨芳封一等果勇侯

         杨芳(公元1770—1846),字通逵,号诚村,秀山九江(今松桃)县人。出应不售,乃投笔从戎,历任把总、千总、游击、总兵、提督等职。曾参加东南沿海抗英禁烟运动和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战争,晋封建威将军、荣禄大夫、一等果勇侯,太子太傅。谥“勤勇”。道光 十年(公元1830),杨芳60寿辰,道光帝亲自书写“酬庸锡羡”的匾额和“福寿”二字赐之。

          中华民国时期

         杨荩诚任贵州省都督

       杨荩诚(公元1880—1922),名光准,字伯舟。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清溪镇客寨人,土家族。

       杨荩诚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回国任贵州新军第一标教练官。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被新军推为首领响应起义,贵州遂告光复,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被公推为都督,主管全省军政事宜。12月,率黔军援鄂北伐。1912年2月南北议和、清帝退位。杨荩诚赴南京谒见孙中山,被任命为贵州都督。6月,《洪江条约》签订,达成滇军回滇,黔军回黔。8月赴京听候任用,12月29日,被授与陆军少将加陆军中将衔,任总统府军事顾问。1917年闻张勋复辟,急赴成都劝说刘存厚参加北伐。未几,被任命为四川驻京代表。1918年至1919年间,因常与旅京同乡筹措川局运输赴陕,积劳成疾。1922年,病逝于家乡秀山,终年42岁。

         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趁蒋介石亲临西安督逼东北军和第17路军“剿共”时,杨虎城与张学良多次向蒋进谏无效后,于12日同张发动兵谏(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并以八项抗日救国主张通电全国。经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参与谈判,与蒋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六项协议。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幼名长久。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以农业为主,父亲兼做木匠活。因家境贫寒,久娃只读过两 年私塾,12岁被介绍到一个饭馆当杂工。

        杨虎城是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抓捕蒋介石。后被蒋介石囚十二年 ,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害,终年五十六岁。

         杨开慧被害

       杨开慧(1901—1930),号霞,字云锦,湖南长沙板仓人(现长沙县开慧镇),杨昌济之女。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结发妻子。

       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助手。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赞其为"骄杨"。

        杨开慧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2019年)

        杨尚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1907年8月3—1998年9月14日),男,号诚五,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人。父亲杨淮清,曾祖父杨世绥。

       杨尚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1988年4月在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白冰任中央军委秘书长

        杨白冰(1920年9月—2013年1月),原名杨尚正,男,汉族,重庆潼南人。

       杨白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杨白冰1938年1月参军,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6月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87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89年11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

         杨姓四员开国上将

      杨勇(1912—1983),原名杨世竣,湖南省浏阳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1月6日逝世,终年71岁。

      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4年2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杨得志(1910—1994),湖南省醴陵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枚。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0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杨至成(1903—1967),贵州省三穗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2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4岁。

        杨再隋任全国中小学协作学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杨再隋,1937年生。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龙凤坝人。1958 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1979年评聘为讲师, 1985 年评聘为副教授, 1993年评聘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曾任湖北省第七、八、九届省人大常委。中国教育部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儿童文化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高中课程标准审议专家,全国中小学协作学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著作成就:撰写并出版《语文教学探新》(获省社联优秀轮着奖)、《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语文教育求索集》等著作,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语卷),该书作为丛书之一获国家图书奖。发表“论语文教学的审美特征”、“作文教学的时代特征”、“审美教育与儿童心理”、“转变观念、澄清认识”等论文,有的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有的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有的被收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编辑《二十世纪后期中、小学语文教育论集》等大型书卷中。

         杨正午任湖南省委书记

       杨正午,1941年1月生,湖南龙山人,土家族,大专学历,1 960年8月参加工作。196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南省龙山县教员,公社团干部;龙山县革委会政工组干部,党委办公室干部、副主任;龙山县革委会副主任,中共龙山县委副书记,龙山县委书记;中共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常委,副州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民政府代省长、省长;1998年09月—1999年02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1999年02月—2006年01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05年12月—今任第十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党的十九大代表。

         杨洁篪任外交部长

        杨洁篪,男,汉族,1950年5月生,上海市人。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学位。

      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8-2000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2000-2004年驻美国大使;2004-2005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2005-2007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2007-201任年任外交部部长、党委副书记。2013-2017年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维护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2017-2018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维护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2018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

         杨晓渡任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杨晓渡,男,汉族,1953年10月生,上海市人。1970年5月参加工作,197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杨雄任上海市市长

       杨雄,男,汉族,1953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1月参加工作,学历研究生,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

      历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2012.12—2013.01任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2013.01—2017.01任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2017.02—今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治协商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是 中共十八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杨振武任全国人大常委秘书长

       杨振武,男,汉族,1955年5月生,河北新乐人,1978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记者。

        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杨利伟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08年07月22日,晋升少将军衔。

         杨学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

       杨学军,男,汉族。1963年4月生,山东武城人。1979年9月入伍,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将军衔。

       历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院长;2007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育长。2009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2011年7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2017年7月任军事科学院院长。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