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茶司杨氏族谱.总序》第四篇 文物古迹
2018-07-30 07:56:13
  • 0
  • 0
  • 0

第四编 文物古迹

第一章 历史名人

杨姓是当今中国第六大姓,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在台湾排名第十。杨姓出自姬姓,出自西周。自从杨姓人的姓氏在先秦时期形成以后,就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华夏巨姓.在我国历代史学家编撰“二十四史”时,就已经为先秦至明末的576位杨姓人作传,这些被列入传记中的人物,无疑就是杨姓中的名人了。从明末至近现代,杨姓中又涌出了近百位精英,他们与此前五百多位杨姓名人一起,共同组成杨姓氏中的名贤群体。一部杨姓人的名人传记史,实际就是中国历代名人传记的缩影。

一、历史名人

杨肸,字叔向,羊舌氏,名肸,时称杨肸,为杨姓第一人。杨姓早期政治家,思想家。

杨子,即杨朱,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主张"人人不损一毫"。

  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

  杨敞,西汉丞相。

  杨震,东汉太尉,为官清廉,四世三公。著名文学家。

  杨彪(142——225),字文先,弘农华阴人,东汉光禄大夫,临晋侯。

  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人,东汉丞相主簿,是杨彪之子。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杨骏,车骑将军,临晋侯。

  杨仪(?——235),字威公,荆州襄阳人,官至蜀汉中军师。

  杨洪(?——228),字季休,益州犍为武阳人,官至蜀郡太守、越骑校尉 、关内侯。

  杨大眼,北魏名将。

杨播,北魏上柱国。

杨纂,北周名将。

  杨坚(541——604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励精图治,改革兵制,于公元589年灭陈,结束了自汉末三国以来400余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之治”。

  杨广(569——618年),隋朝皇帝(隋炀帝),战功显赫,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影响后世千年。驾驭辽东,通西域,畅通丝绸之路。

  杨素,隋朝名臣,诗人,杰出的军事统帅。

  杨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杨巨源,唐代诗人。

  杨国忠(?——756年),唐朝天宝年间著名权臣。

  杨玉环,唐玄宗的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再思(869—957),居本长子。为唐未、五代“飞山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

  杨行密,五代吴国开国君主。在位十五年。后其子溥称帝,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杨业(?——986年),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

  杨延昭(958——1014年),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第二代。

  杨文广(?——1074),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代。

  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

  杨幺,南宋农民起义领袖。

  杨辉,南宋杰出数学家。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

  杨时,南宋思想家,洛学大家。

  杨文,南宋抗蒙名将。

  杨志,水泊梁山好汉,号称“青面兽”排行17

  杨雄,水泊梁山好汉,号称“病关索”排行32

  杨林,水泊梁山好汉,号称“锦豹子”排行51

  杨春,水泊梁山好汉,号称“白花蛇”排行73

  杨璟,明开国将领,封营阳侯,死后追封芮国公,谥武信。

  杨宪,明初名臣。

  杨士奇(1366——11444),明代大臣、学者。与杨荣、杨溥为明朝前期三大杨姓政治家,文学家。“仁宣之治”时期的治世名臣;“台阁体”诗文代表人物,合称“三杨”。

杨荣(1371——11440年),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永乐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八月任当朝首辅。明代“三杨”之一。

杨溥亦称杨傅(1372——11446年),字弘济,正统九年三月至十一 年七月任当朝首辅。时称“南杨”,明代“三杨”之一。

  杨洪,明朝前期戍边名将。

  杨一清,明朝中期军事家,戍边名将。

  杨廷和,明代名臣,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文学家。

  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明朝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

  杨继盛,明代嘉靖朝著名忠臣。

  杨琏,明代东林党代表人物,正直士大夫。

  杨遇春,清朝前期戍边名将。

杨秀清,太平天国杰出领袖之一,东王。

  杨辅清,太平天国重要将领。

  杨深秀,清末维新派重要人物,“戊戍六君子”之一。

  杨锐,清末维新派人物,“戊戍六君子”之一。

  杨守敬,清末历史,地理学家,书法家。

二、杨姓名人之最

(一)名声最大的古代杨姓名臣——杨震

杨震,东汉时期名臣,弘农华阴人。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升为司徒。延光元年,为太尉。勤奋好学,博览群经,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其“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二)死于最有才情的的杨姓名人——杨修

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杨修之死,死于他的才情,不知揣摩主上心思,一味地聪明,最终被曹操所杀。

(三)最早实现了大范围内多民族统一的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弘农郡华阴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四)有名的杨姓暴君——杨广

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任皇帝,隋文帝次子,政绩和暴政都很突出,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三征高句丽等。大运河和科举影响后世千年。

(五)杨姓成名最年轻的人——杨炯

杨炯,字盈川,华州华阴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长于五言诗,以边塞征战诗著名。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战城南》、《夜送赵纵》等。

(六)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最胖美人——杨玉环

杨玉环:号太真。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七)名声最坏的杨姓奸臣——杨国忠

杨国忠本名杨钊,蒲州永乐人,杨贵妃同曾祖兄。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杨国忠不断凭借杨贵妃扩张自己的权力,蒐罗天下奇才,迸拔淹滞,升任宰相,身兼40余职,不断打击安禄山,他认为安禄山必反,并剥夺其权力,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八)杨姓历史名人中寿命最长的人——杨简

杨简(1141-1226),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举进士,授富阳主簿。会陆九渊道过富阳,问答有所契,遂定师弟子之礼。富阳民多服贾而不知学,简兴学养士,文风益振。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认为“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非他物也”,把宇宙的变化说成是心的变化。并宣扬“人心自明,人心自灵”的观点。

(九)杨姓历史上抗辽最无敌的人——杨业

杨业,又名杨继业,亦称杨令公,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他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太平兴国七年,契丹三万骑兵分三路攻宋。 中路袭击雁门,被杨业打得大败,杀死辽军三千人,俘虏一万多,牛马五万多,攻破堡垒三十六个,战果辉煌。由于杨业屡立战功,人们称他为“杨无敌”。杨家将的第一代人物,儿子杨延昭继承了他的事业。

(十)最有名的南宋杨姓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杰出诗人,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作品《诚斋乐府》。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

(十一)太平天国中最有权力的杨姓领袖——杨秀清

杨秀清,广东嘉应州人,太平天国东王。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被封为军师。1856年6月,指挥太平军攻破清军威胁天京3年的江南、江北两座大营,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

第二章 文物古迹

一、 杨姓发祥地

(一)古杨国遗址

古杨国遗址,即洪洞坊堆永凝堡遗址,位于洪洞县中部,因出土大量西周时期遗物,尤其以发现西周早期带字卜骨而著名,是一处研究晋文化、晋国历史非常重要的地域之一,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学者认为,此处为两周时期古杨国所在,且与晋国及周王室关系密切。

(二)华山仙谷 羊公石室

华山仙谷羊公石室是杨氏先祖隐居地。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华阴杨氏,即是春秋羊舌氏后裔。《氏族略》的《杨氏》条说:“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曰杨石。党于祁盈,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

华阴杨氏,是杨姓的郡望之一,始自西汉丞相杨敞。杨敞玄孙杨震东汉光武帝时官居太尉,人送称号“关西孔子”。“四知”的典故,就来源于这位“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能继承震公遗风,且均官至太尉,是为东汉“四世三公”。另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代,也是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是一时显赫。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朝代,隋朝的建立,使得这个家族更是成为天下望族之首。

华阴于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县,辖境约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渭河下游关中平原南岸以及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晋以后,华阴县的辖境逐渐缩小,但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始终是华阴县令人瞩目的地区,因为这里是天下杨姓第一望族——华阴杨氏的策源地。

杨氏先茔在华阴市五方乡境内,是葬埋杨氏先祖的地方。据《陕西通志》载:"杨氏先茔在华阴县西十二里仙谷村东。东西二里,南距仙谷五里,北距官道一里,道旁旧有碑云:汉将军鹦、奋、趟、鹳、魅、俱葬于是。西隅为赤泉侯喜墓,丞相陈平为撰碑。后魏太保椿并津、逸、颖子范及后周敷亦葬于是茔。"《弘农杨氏族谱》亦载:"杨氏先茔在县五方村北。前有双乳台,蜿蜓十八冢。"又载:"后魏司徒杨椿、与大都督津、刺史逸并葬五方村始祖茔。"从以上所记,可知葬于先茔的有汉太史公杨硕的七个儿子,即赤泉侯杨喜;汉渡辽将军杨鹦;汉虎威将军杨奋;汉虎牙将军杨趟;汉虎贲将军杨熊;汉破虏将军杨鹤;汉虎骑督尉杨魅。按《杨氏族谱》所记,杨硕的墓葬则在县东十五里"县治定城驿东五里南塬上".据史书记载及墓葬中所藏文物表明,先茔中还有魏司徒杨椿、中军大都督杨津、岐州刺史杨侃、北齐时光州刺史杨逸、杨懿孙杨范、北周时汾州刺史杨敷。先茔内移葬的还有魏车骑大将军、七兵尚书杨钧;北齐华州刺史杨俭;隋刑部尚书杨异。另外,据隋书载:"大业九年,杨玄感因逼东都,京兆内史卫元率军援之,至华阴掘杨素冢,焚其骸骨,夷其茔域。"《杨氏族谱》记杨素墓移"葬县治西十三里五方村北始祖茔内。"杨素的墓碑现存潼关县文化馆。

今大部分墓冢皆夷为平地,唯留汉赤泉侯杨喜墓。墓前碑石为l994年新立。

二、 陵墓遗址

(一)杨震墓

杨震墓在今渭河岸边的高桥乡亭东村西北,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改葬于此。陵园设施历代屡有增建。史载,改葬时“时人立鸟于墓前。”(《后汉书。杨震传》)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初,兵宪蔡可教拓地34亩,兴建亭堂。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潼关卫兵备使汤斌进行重修,并新建食堂三间。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督邮使者程兆麟立石碑于墓前。-“关西夫子杨公墓”七个大字。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固有提督杨遇春再资助重修杨震墓,树立了石雕群,并建“上知坊”以彰其德。

但历渭河南移,河岸塌陷,杨震墓地受到威胁,1959年陕西省博物馆组织发掘,出土的西汉陶磨坊、羊圈,东汉陶望楼、孔雀灯等文物,均藏于陕西省博物馆中。“关西夫子杨公墓”碑石,存置于县文化馆。

(二)隋文帝陵

隋文帝陵原名为太陵,是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合葬陵墓。满清时发现并修缮,改为现名“泰陵”。帝陵又名泰陵、杨陵,营建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位于今陕西扶风县城东南20多公里外的五泉镇王上村。其东为杨陵火车站,南和张上村毗邻,隔渭河与终南山相望。

陵因属皇家陵园,占地宽敞,规模宏大。从残存的陵园基址看,东西长756米,南北宽652米,总面积达49万余平方米,四周还保存有阙楼的基址。陵园外有隋文帝庙遗址,是后裔及百姓祭祀的地方。庙宇建筑宏伟瑰丽,其占地面积近15万平方米。

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的帝陵益显古老沧桑,园内地面建筑及文物已荡然无存,仅留高27.4米的土夯筑成的覆斗形陵冢一座。陵前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镌刻"隋文帝泰陵"五个大字,系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手笔,扶风知县熊家振勒石立碑。

隋文帝泰陵195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广惠王杨再思墓

唐末靖州始祖杨再思享年88岁。葬于贵州省黎平县长岭岗,墓称“英惠侯墓”。北宋以后历代君王为缅怀杨再思的功德,先后六次为杨再思封侯、封王:绍兴三年(1133年),宋高宗追谥杨再思为阴助侯;绍兴三十年(1160),宋高宗追谥杨再思为威远侯;淳熙十一年(1184),宋孝宗诏谥杨再思为英济侯;嘉定五年(1212),宋宁宗诏谥杨再思为英惠侯,至元十九年(1282),元世祖诏封杨再思为“宣明助顺王”,延佑六年(1319),元仁宗诏封杨再思为“飞山威远广惠王”。 

(四)土司始祖杨通晟墓

杨通晟为五司始祖,卒葬邑梅福兴寨,即今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大路乡复兴寨。杨通晟墓未立墓碑,墓完好无损。2018年清明节前4月1日,光党、光辅、光彤、光隆、光贵五大房后裔代表三十多人到复兴寨为五司始祖杨通晟挂清扫墓。有后裔第二十七世孙杨再义作诗为证:

七绝 祭祀先祖杨通晟 英灵先祖志无穷,智慧千秋岁月红。书写土司新历史,弘扬杨姓古家风。

七律 清明复兴寨祭祖 绿水蓝天风影美,轻车一路景清新,枝枝柏树挥仙宇,朵朵鲜花献古人。宋代先贤通晟祖,黔川統领土司神。鞠躬尽瘁千村寨,卧睡青山八百春。

(五)平茶司始祖杨光彤墓

     平茶洞建承化军民府,杨光彤任知府。初建衙虎山下,继而迁于司城街。卒葬下衙太雷山。杨光彤未立墓碑,墓完好无损。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