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茶司杨氏族谱.总序》第九编杨光彤系人物传
2018-07-31 07:53:35
  • 0
  • 0
  • 5

        第九编 光彤系人物传

第一章 人物简介

杨光彤,字太雷,别号神鳌。通晟第三子,再思第十世孙。平茶司始祖。光彤少娴武略,广交豪骏,初与石藩、吴能诸豪杰结义于陕西石泉。奉朝命出师广东凯旋授军民土知府,旋以苗叛夺业复开铜江,封将军。徽宗政和初年,平茶内属置平茶洞,俄复陷于蛮前。以平茶洞为承化军民府,光彤为知府。初建衙虎山下,继而迁于司城街。卒葬下衙太雷山。其子昌阑袭职。光彤为平茶杨氏始祖,

杨再兴,平茶四世秀留子。秀留字底纲。明史土官传洪武初置平茶洞长官司秀留任之。再兴袭职后仍然以父字纳款。再兴武勇辩大礼不畏强。元明鼎革之际,寇盗叠起群雄割据不一而足。明玉珍据属,酉阳平茶属于蜀之边境。酉阳宣慰使冉如彪,邑梅土知府杨正天并送款成都。而杨再兴厲兵悍境深据伪命。明太祖洪武初,东南大定,乃纳土归诚,改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为平茶长官司;别置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隶酉阳宣抚使,改属重庆卫。十七年,以平茶为直隶长官司隶四川布政使靚供,赋税略同酉阳。卒后正乐袭职。永乐初入靚备陈旱状,诏免酉阳平茶司田租。

杨再顕,平茶十一世秀廷长子。秀廷讨贵州苗乱有功授武德将军。再顕勇略过人。当明中叶后,常有事于辽东,诸司洞土兵不时调发。再顕应檄援辽累功授武略将军。世宗嘉庆十五年后讨真州蛮尤著战绩为朝廷倚重,凯旋即解兵归里。后数年辽兵复侵,再顕奉调往征,积劳成疾,没于辽之军。次加封奉政大夫。生有五子,长子正松,字东山,袭父职。因为人轻视而发奋读书复中文魁,一时传为佳话。

杨正崇,字北山,再顕第五子。正崇生性纯,英勇有大志。当其父再顕没于军,正崇痛父之死,凑请继父立功,蒙准出师。正崇选择大雾天气,乘其不备发动攻击,大军掩至而敌人不知,遂获全胜。之后即证松藩妈湖以及平定播州等地,所向有功,授将军职。后数十年辽人再叛,正崇奉诏往征,辽人万众悉以防御正崇,正崇深入重地,既败不肯粹退,转战数昼夜以身殉国。时其长子通睿役军招集余众扶榇回籍,事闻朝廷下诏悼惜,谥忠勇将军,赐祭葬。汉溪虎山,当初正崇由辽回家居住,兄正松庶子通二,长嫡子通一幼。兄正松死后,通二引外兵夺嫡杀其家人。正崇逐通二而辅通一,置署下衙,因而有上下衙之分。

杨光祖,通一子,再顕孙。袭父职,历次奉调征苗。曾沐震沿军门张总镇奬以西南保障,黔南柱石等金匾。光祖才杰出勇冠群倫。于明嘉靖三十六年承袭本境土兵职,嘉靖四十一年, 川抚鲁调去本司土兵千二百名征剿贼寇史湖等,随调征四川土寇黄忠。光祖督兵征剿,攻破支罗等处巢穴。沐奬才雄百战匡国元勋等字匾。神宗大历元年随大军平马湖蛮,平茶土兵骁果善战,诗称劲旅,因此所向辄有功,三年正月赐飞鱼袍服金带一围。十四年,杨柳叠溪羌乱,将军李应祥请调土官杨应龙、冉维屏,光祖将播州酉阳平茶诸兵进讨,未几,诸羌悉平嗣杨应龙反播州。二十七年光祖役总督李亿龙进讨,第二年,播州平。光祖以功授明威将军,史顺大夫。

杨昌胤,光祖子,袭父职。昌胤承先代遗业,老成持重果敢有为。熹宗天啟元年,四川永宁土官奢崇明反,二年,青州土目安邦彦反。昌胤并役征讨连战有功,授龙骧将军。寻奉檄剿捕河南湖广流寇,俘斩甚众。六年,贵州红苗滋叛,钞寨思铜间秩犯,平茶昌胤率众堵御,筑太平、新营、龙头、百占、革回五营抗险自守,苗寻通过,率垄贵州五官坝封山。昌胤生子四:胜吉、胜北、胜义、胜祥。

杨胜吉,字太来,昌胤长子。胜吉沉毅有大志,膂刀过人。少随父剿流寇于承天府,以骁敢闻授营参将袭土置,未几明亡。 杨胜吉痛异族人主夏,率川黔楚粤百有余家土司以应复明之师。并且常常告诫子孙无作清朝官吏誓言。永历初初授胜吉恢剿汉羌等处总兵官,寻授思沿都总管平夷将军,当时红苗间出剽劫。 杨胜吉复扼太平等营坚壁自守,苗无所掠而还。继而寇贼张宪珍滅余党孙可望,串贵州移四股掠。 胜吉扼要据敌与战思南水黄牯,兵力不敌陷阵身亡,部将刘抢获尸身,奔至松属五官坝力竭身亡,马亦累死。 杨胜吉安葬于黄泥堡。子秀新袭职,历再璜、正樂至雍正十三年而司裁。

杨光谦,字和铺,正崇之孙。性豪宕少有大志,喜欢读兵书。明熹宗天启二年,水西土目安邦彦反。光谦役大军攻讨,累有斩获。丁国祥是土酋丁某女,能乘键马舞韧膂刀,并且足智多,光谦设伏将其生擒,岁纳为夫人。相处甚好。过了一段时间,光谦对夫人说:我是明朝臣子,背主负恩山林并非上策,丁夫人随领之归于明朝。当时,流寇到处横行,光谦所部 称之为劲旅累功授总兵。没过多久,明朝灭亡,桂王称号啟庆夫妇复往依之,赏皆武邦贤解贵阳之围,寻以夫人为领征西军,光谦副之。役武陵侯杨国柱,守武冈。清顺治十五年天下大定,桂王走缅甸,光谦和夫人为信郡王所俘拘禁,累年,吴三桂叛云南,所在骚动,夫妇仍乘间分道遁,光谦返归平茶避祸,隐于埁龙山谷间。七十多岁而死,夫人后到,家人伪以公死告,不过归隐于贵州,所生执子即后姓丁。

杨荩诚(1880-1922),又名光准,字柏舟,土家族。秀山县客寨村人。902年,他假称松桃籍报考贵州武备学堂。是时,学堂已录取17名,他一到即考中第18名,是故又被传为"十八学士"。1905年回国,经部授武举出身,任贵州新军第一标教练官。1911年春兼任贵州陆军小学总办。10月,武昌起义发生,一时南北景从。11月3日,被新军拥为首领响应陆小学生起义,贵州遂告光复,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被公推为都督,主管全省军政事宜。11922年7月,病逝于家乡秀山,终年43岁。

杨再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溪场镇龙凤坝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曾任湖北省第七、八、九届省人大常委。中国教育部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儿童文化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高中课程标准审议专家,全国中小学协作学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第二章 人物传记

杨光彤传

杨光彤,字太雷,别号神鳌。通晟第三子,再思第十世孙。平茶杨氏始祖。

再思以武功世其家黔楚之间,累世开关历再西通晟之披荆斩棘,遂创省溪宙罗,北迤而至孟溪邑梅。

光彤少娴武略,广交豪骏,初与石藩、吴能诸豪杰结义于陕西石泉。奉朝命出师广东凯旋授军民土知府,旋以苗叛夺业复开铜江,封将军。徽宗政和初年,平茶内属置平茶洞,俄复陷于蛮前。

史称酉阳有三种夷,曰乞獠,曰南容,曰冉家。南容一种则多散居平茶,其大姓伍、龙、舒、向,语言休儒,自为种族。光彤与父兄创平茶邑梅等处苗夷各地。

平茶西接乌罗,南迄同仁,东北尽于酉阳悉为所有。是时为宋理宗宝祐元年六月三日。事以平茶洞为平茶承化军民府,光彤为知府。最初建衙府虎山下,继而迁于司城街。

光彤卒葬下衙转江寺上,因光彤之名,其地曰太雷山。其子昌阑袭职后,元初清历罢平茶土知府置溶江芝子坪等处长官司,仍以袭职孙胜都为长官。

杨荩诚传

杨荩诚,名光准,字伯舟,秀山清溪客寨人,土家族。

光绪六年(1880)生,先世为土司,幼失恃,性沉毅。庚子年,为人课馆,笞富家儿,遂为所逐。秀山本近黔境,乃考入贵州武备学堂每试辄优,日本教官甚爱之,选送东京士官学校,学骑兵科,此蔡锷先两年所毕业者也。时革命人才辐辏于东京,荩诚与尹昌衡、、刘存厚、黄郛、胡瑛等时相过从,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回国,经部试武举,为贵州新军第一标教练,辛亥兼小学总办。荩诚为人木强,拙于言而敏于事,时小学有历史研究会,江务滋为其首,荩诚多听任之,遂得学生所敬。已而沈瑜庆以姜文丞代为总办,学生皆罢学,旋武昌事谐,荩诚与张百麟等约定起事九月十三日小学生发难,拘姜文丞江务滋赴南厂说项新军,标统袁义保不听,为兵卞杨树青射伤,队官赵德全即令附义,军众尚狐疑间,荩诚乃越众自承为同盟会,众悦之,即于军中推为都督,凌晨入贵阳,沈瑜庆请降,遍张大汉旗号。午后,父老推荩诚为都督,德全副之,百麟为枢密院长。百麟以革命为自治学会首倡,今却不得都督,颇有恨意,乃征刘显世、任可澄为羽翼,欲驱荩诚。适北洋军围武昌,黎都督传檄求援,谭延闿亦致书荩诚曰:“湘军已尽出精锐,解倒悬者,必黔军耳”。荩诚义无反顾,乃让都督与德全,率两标驰赴,时贵城外北风凛冽,荩诚酹酒祝曰:“此行不灭国贼,誓不生还也”

民元初次闻武汉已停战,就地歇马待命。孙文初任大总统,召荩诚往觐,甚嘉慰之,拨与军饷十五万元,编其军为两团,荩诚以为革命已成,求归林田,孙总统不许,任为贵州都督。时滇军兴师入黔夺黔督。江南黔省同志怒之,皆以为平黔事者必荩诚也。荩诚不得已复返,继尧屡诋詈之视如芒刺。荩诚以旧交故不欲出恶声,惟请命于北京,袁总统竟委继尧为贵州都督,召荩诚入京,所部交谭延闿安排,惟以不回黔为要事,黔军将士闻之大忿,皆愿随荩诚逐滇军,遂进至辰溪,滇军闻讯疾布阵于镇远,形势一发之间。黎元洪、谭延闿闻之不忍,使使说项,荩诚素君子,于是先退。

六月,黎元洪之赵均腾,谭延闿之危道丰、陈书田,之牟琳、胡为一、张绍銮、吴作棻,与荩诚之刘世杰、王琤、肖键之会于洪江,议定滇军回滇,中央遣宣慰使率黔军返省。袁总统以赵均腾为宣慰使,接令符,荩诚遂入京,全军默默省军竟听命于中央,此诚民初之异事也。

继尧以洪江之盟为妄,力拒化腾必欲解散黔军,化腾惧不敢往,袁总统遂改令周荣儒任此事,荣儒者黔军一旅长耳,与继尧通洽,事遂解,此袁总统釜底抽薪之计也。

荩诚入京,加中将衔,为总统府顾问,非但虚职,亦为羁縻故转消极,竟日学佛尚空,得闲稍译兵书,如《日本参谋要务》之类,亦顾问之本分也。洪宪帝制,荩诚走沪上,谒孙文,求一劲旅欲直捣京师卒不成,张勋复辟,又往成都说刘存厚讨逆乱既戡平,为四川驻京代表,此后为川事奔走,渐忘黔人民十(1921),回秀山养疴,翌年卒,年四十二。

论云:世以为民初群督,能霸而不霸者惟蔡锷一人,则视杨荩诚何如?黔军岂不能战,惟军纪太严明耳,惜乎袁世凯,其令可行,却卒不可行以地方乱中央,如者,诚不可恕矣。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