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丰堰散记(散文)
2025-03-22 12:48:05
  • 0
  • 0
  • 0


走近巨丰堰,近距离欣赏巨丰堰风光,我还是第一次。

儿时,我与大人们到三合场一个嬢家吃酒,知道了这里有一座五拱桥,桥上过水。我同时还听说了巨丰堰的名字。没有想到,巨丰堰今天竟然成了闻名于世界的灌溉工程遗产。

乙巳年初春正月十八清晨八点二十七分,我从边城乘车。九点三十分,我到达秀山县城微电影城与采风作家们汇合。之后,我们来到了清溪场街道芒洞村芒洞桥。芒洞桥下修建有拦河大坝,拦河大坝由河的对岸倾斜到河这边,挡住平茶水(今平江河),让河水流入巨丰堰渠。这就是巨丰堰最上游的取水处。如今,这里竖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巨石书法字,还有专门的标志牌等说明。

我这里瞧瞧,那里看看看,认真细致地观赏了闻名于世界的巨丰坝堰渠,同时拍照、录像、拍摄抖音。面对巨丰堰渠,面对大坝良田,人的心里生出无尽的感慨。有了一首小诗:巨丰堰

春风迷醉平茶水,相拥波光去远天。

大坝长渠庄稼茂,巨丰古堰送清泉。

秀山巨丰堰,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由当地居民集资修建,后经历代扩建与改造,渠堰总长41.5公里,灌溉面积1.6万亩。巨丰堰由巨丰堰、永丰堰、黄桷堰组成。

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是秀山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据说这一年,杨文臣、杨际堂、粟大化、夏玉卿、袁天柱等人,顶着烈日聚集在平江河畔,面对田畴干涸,裂口撕开,秧苗干枯,眼看平江河河水哗哗流失。这几个社会贤达,正望“河”兴叹的时,不知是谁说了句“如果能引水灌溉多好啊”。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几人一拍即合,最终商定:集资修渠,引水灌溉,造福百姓。

在这之后,钢钎、錾子,镰刀、锄头,背篼、撮箕等工具聚集起来了。

杨文臣等几位领头贤达,时常在田间地头,实地考察,研究确定渠道走向。最后形成拦河取水,筑堤修堰方案。工程动工之后,乡民男女老少齐上阵。人们背的背,抬的抬,夯的夯。

工匠们用糯米石灰作浆,枫香树干铺底,条石砌桥渡槽。大家齐心协力战天地斗日月,修堰筑堤,日夜辛劳,巨丰堰终于被建成。

巨丰堰灌溉工程体系,采用拦坝引水方式,坐拥巨丰、永丰、黄角 三座拦河坝,渠道巧妙地凭借三 座渡槽穿越平江河的两条支流,灌溉范围到达最大化。

巨丰堰历经数代人的不懈修缮与持续扩建,已成为润泽秀山大地的关键水利命脉,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民生保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承载着秀山人民数百年的勤劳与智慧,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长时间来,巨丰堰一直在发挥灌溉功能,造福于当地百姓。《秀山县志》记载:“平茶地坝,月旗数里,沃壤连塍,以饶衍名一县。其巨丰永丰二堰,并万金之工也,平渠引溉,利润千顷,故附郭西北诸乡,膏腴偁最。”

采风观赏巨丰堰,给人感慨万端。心里涌出一首诗来:游巨丰堰

初春一路往前行,景色神奇迎面惊。

大厦千家田土绿,长渠万米水波清。

巨丰古堰存民意,高秀新村惠众生。

穿越时空陪日月,心怀百姓奉真诚。

观看了巨丰堰渠首工程,即芒洞桥的拦河坝,巨丰堰取水口,堰渠之后,我们来到附近的“水文化广场”。水文化广场的房屋红墙黑瓦,古香古色,极具特色。

房屋里面有巨丰堰相关的文史资料展览。广场外面,跳蹬,水车给人深刻映象。旁边古老的镜子桥景观也让人沉醉。

十一点十七分,我们的车向清溪场街道巨丰村五拱桥前去。同车的人告诉说,五拱桥渡槽已部分垮塌。我们来到甘龙桥,大家在这里欣赏了艳丽的风光。

甘龙桥横跨宽阔的河面,河水清澈,碧波荡漾,我感觉,这是一个迷人的景点。我在这里拍摄,眺望五拱桥渡槽,五拱桥渡槽已经变成了支架渡槽。

随后,我们去五拱桥附近拜访了九十四岁的刘德贵老人。刘老曾经担任过三合乡党委书记,水管所所长。大家听他讲他们当年管理堰渠,保证农田用水的故事。

我从刘老这里得知,五拱桥垮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此,我又特意去观看了五拱桥。昔日儿时的五拱桥渡槽不见了,已变成了如今铁架支起渡槽。我心生感叹,拍了一个抖音。

巨丰堰五拱桥

风霜雪雨顶青天,输送江流到眼前。

灌溉农家庄稼地,乡村欢乐绕炊烟。

注:五拱桥渡槽历经两百多年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部分垮塌。

我们采风团在清溪场街道吃了中餐之后,就来到了星寨村。在这里观赏了横穿星寨的暗渠。经过星寨的堰渠多在地下,仅有几处露天渠能看见渠水,仿佛是为了方便人们用水。听当地人讲,暗渠藏地下已经二三十年了。将渠盖上是为了防止掉渣和掉东西去渠里,以免影响堰水畅通。

离开星寨村后,我们来到乌杨街道蚂蝗村。蚂蝗塘这里出有一个人物,杨朝林,清朝二品官员。蚂蟥塘这里更特别的是,泥河(平江河支流)穿村而过,静静流淌。

河岸,永丰堰干渠向泥河下游延伸;干渠上方6米处,巨丰堰干渠经三拱桥渡槽跨河,向平江河下游伸展。奇特景观让我有诗: 巨丰堰三拱桥

巨丰渠堰泥河秀,高矮三层桥水天。

立体灌流庄稼地,蚂蟥奇迹醉人前。

一条河,两道渠,呈现出独特的“三层立交”奇观。在这里,我们欣赏到了立体灌溉,即“高水高灌、低水低灌”奇特壮观。

在蚂蟥村,我们的采风画上了一个句号。这次采风让我知道:巨丰堰修建之后,经过多次扩建改造,先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拦泥河(平江河支流)水筑坝修建了永丰堰。后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了黄角堰,引平江河水为永丰堰补水。

巨丰堰、永丰堰所在的清溪场街道、乌杨街道灌区,自古以来是秀山的粮油生产基地。

巨丰堰在投入运行后,解决了丘陵山区高区的灌溉问题,但低区的灌溉缺水仍然存在。为此,当地居民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修建了永丰堰。

永丰堰引的是平江河支流泥河水,筑拦河坝的所在地就是现在的乌杨街道蚂蝗村三拱桥下。当时,巨丰堰已通过三拱桥渡槽实现跨泥河,

永丰堰又正好从桥下通过,加上旁边流淌的泥河,形成了“三层立交”的奇观。永丰堰建成后,由于泥河水量小,取水不够多,当地群众强烈要求扩建。于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秀山又建黄角堰,引平江河水为永丰堰补水,不但将灌区面积从近千亩扩大到4000亩,也避免了泥河因缺水断流。

对于巨丰堰的历史文化和工程技术价值,国际灌排委员会战略组织委员会主席、灌溉遗产评审委员会主席阿慕伦amron博士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巨丰堰历史悠久,斜向堰布置,叠梁式排砂闸,进水口,台渠,渡槽等结构合理,布局科学,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治水理念,充分体现了古时候中国人民智慧结晶,希望你们继续做好保护与传承。”

这次巨丰堰采风,我确实收获颇丰。岁月沧桑,儿时见闻的巨丰堰居然走上了世界的舞台。下面的诗歌,记载了我对巨丰堰真实感触。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